愛知縣~~豐田汽車的發祥地
著名的名古屋城風景優美的各類公園愛知的氣候溫暖,是東西交通的要衝,同時自古以來就作為產業的集中地,得到了繁榮和發展。瀨戶市和常滑市的窯業、豐田市的汽車製造業以及一宮市的毛織業等都是廣為人知的著名產業。
名古屋市是本縣行政、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市內的名古屋城以屋頂上的金色獸頭瓦而名聞內外,還有熱田神宮以及近郊犬山上的犬山城也是觀光熱點。
除三河灣國定公園外,還有飛騨木曾川國定公園,天龍奧三河國定公園, 愛知高原國定公園,渥美半島縣立公園等自然公園,其他名勝有香嵐溪,“隱身”溪谷等,還有三谷溫泉等溫泉療養地。有名的節慶活動有持續了 1200 多年的稻澤市尾張國府宮的“裸體節”和“花節”,都是冬天舉行的奇妙祭典。
愛知縣位於日本的中部,縣域大致分為山地丘陵和平原兩個部份。另外,以流入衣浦灣的境川為界,以其為界,縣內分為保守節儉的尾張和質朴剛毅的三河,這兩種民風形成了鮮明對比的不同地區。
三河灣~~一年四季都可遊玩的海濱療養地,常綠林覆蓋的竹島
愛知縣南部的三河灣被知多半島和渥美半島所圍繞,是以伊良子岬和羽豆岬爲灣口的內海,屬於三河灣國定公園。海水浴、趕潮、垂釣、在海灘上拉網等,是一處常年都可遊玩的海上景點。沿海岸的西尾市、蒲郡市、吉良町等地盛産抹茶,這種茶將茶葉研成粉沖熱水飲用,另外,還有西浦、三谷、形原等地的溫泉鄉。
竹島是被常綠林覆蓋的島嶼,整個島被指定爲國家天然紀念物。到蒲郡市海面上的島上,可從竹島橋過去。島上有八尾富神社和竹島水族館,八尾富神社供奉著日本七福神中的竹島福神。
在吉良町有建立於 1600 年的華藏寺,它以 19 世紀創作的、「枯山水」用石頭和白砂表現山水的旱式庭園而聞名。此外分佈在三河灣海岸的漁港,有充滿活力的魚市場,附近有很多飲食店可以品嘗到當地捕撈的新鮮海産。
今池·覺王山·東山~~充滿平民風情的繁華街區和綜合公園
名古屋市千種區的今池、覺王山和東山位於名古屋最早的地鐵東山線沿線。今池位於 JR 名古屋車站前延伸出去的錦通大道上最繁華熱鬧的地段前面,這裏集中了“居酒屋”這種日本小酒店和中餐,燒烤店等傳統的大衆飲食店鋪,同時也有不少小劇場和爵士音樂廳等。十字路口有一座今池百老彙紀念碑,華麗的色彩、別致的造型,爲行人帶來了美的享受。覺王山日泰寺中保存著日本唯一的、泰國國王贈送的釋迦摩尼遺骨,位於日泰寺門前的覺王山是一條幽靜的住宅街,這裏綠蔭覆地,有日本風格的民居“揚輝莊”、東山給水塔等令人懷舊的建築物,周圍還分佈著城山、八幡宮、蛇藥師堂等神社佛閣。
東山的中心是由動物園、植物園、遊樂園組成的東山綜合公園,也是一處有名的賞櫻勝地。公園裏建有一座海拔 180 米、帶瞭望室的東山雲霄塔,從塔上可以飽覽名古屋的夜景和市容。
名古屋城~~名古屋市事世界著名的城市,金色獸頭瓦折射出江戶時代的榮華
名古屋城位於名古屋市的中央,裝飾在城堡望樓──天守閣屋脊上的金色獸頭瓦最爲有名。1612 年,當時的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修造了名古屋城,到 1867 年政治改革幕府倒臺之前,它一直都是德川三大家族之一的尾張德川家族的居城,極盡奢華。後在第 2 次世界大戰中於 1945 年受空襲,大部分被燒毀,1959 年重建天守閣,改爲地下一層地上七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從那以後,天守閣的秀姿一直是名古屋的象徵。
城堡內1 至 5 層是展示室,對外開放,在這裏可以親眼目睹與尾張德川家族有關的各種物品等說明名古屋城歷史的資料。另外,在以名古屋城爲中心開闢的名城公園中,一年四季,名花異草爭奇鬥豔,不少市民樂於在此散步休閒。除春天的櫻花節之外,還有名古屋城夏日廟會、菊花人形展等各種活動,都值得一看。
名古屋城東側是一片建於 17 世紀的住宅和外塗泥灰的倉庫等建築物,街景別有一番風情。城堡南側則是連片的行政大樓區,古色古香的舊時屋宇和現代新穎建築物協調地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市容是名古屋城周圍一道獨特的景觀。
熱田神宮~~神聖氣氛的森林中,歷史悠久的神宮,有祭祀、節日活動的盛大場面
熱田神宮在名古屋市的市中心地帶,被許多市民親切地稱爲“熱田祥宮”。這個神宮早在7 世紀編纂的日本最古的史書──“古事記”裏就有記載,是歷史久遠的大社,是用於奉祀歷代天皇承傳的、象徵皇位繼承的三件大寶、三種神器之一的草薙神劍的地方。
在稱爲熱田之森、約 20 萬平方米的神宮裏,樹木高聳茂密,有一種莊重的氣氛。在 1966 年建造的高臺式文化殿內的寶物館裏,收藏著約 4000 件的寶物。神宮裏還有祭奠 16 世紀的武將──織田信長的信長塀、佐久間燈籠、二十五丁橋等記載著名古屋歷史的重要史迹。
大社裏,一年間光是祭祀、節日活動就有 70 項之多,其中有神職者一邊走一邊笑的醉笑人活動,也有其他古式、罕見的祭祀活動。一年之中有很多參拜者前來參拜。
湯谷和足助~~山間蒸騰噴湧的溫泉,中馬街道沿線保留著古代城鎮風貌
湯谷位於愛知縣東部、是宇蓮川沿岸的山谷間一塊溫泉噴湧的地方。周圍一帶有不少風景名勝,其中有被指定爲國家級天然紀念物的“馬背岩”,它是河中間隆起在外的一塊安山岩石,還有河底形成一塊塊板狀的岩盤,峭壁聳立的溪谷──鳳來峽以及紅角鴞出沒的鳳來寺山。
位於愛知縣東北部的足助,作爲 19 世紀運送三河灣出產的食鹽的商旅在中馬街道上的一個投宿地而繁盛一時,如今還遺存有許多經過塗漆的建築物,保留著當時的城鎮風貌。另外,有一間三州足助住宅,再現了 20 世紀前半葉的小鎮風情。同時在這裏的民宅中,遊人們還可以參觀打鐵匠、燒炭工和抄紙匠等手工業者表演的傳統的手工藝。
周圍有足助中馬館、足助資料館、建於1427年香積寺等,在巴川沿岸約有四千株楓樹, 這裡以秋日觀賞紅葉聞名的香嵐溪等風景點。